新闻网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学校党委把开展“党员示范岗”“党员先锋队”创建工作作为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、建立健全党员发挥作用机制、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质量的有力抓手,引导广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、勇于担当作为,在联系服务师生、推动中心工作中挑重担、当先锋,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让党旗在教学、科研、管理、学习、服务一线高高飘扬。让我们一起走近“学风引领”学生党员示范岗的优秀党员代表,学习经验,总结做法,推动工作。
未来技术学院 梅宇豪

将专业学习作为学风引领的根基,梅宇豪前六个学期综测排名学院前列,第六学期加权成绩专业第一,获评国家奖学金。在科研创新中,他以成果转化带动学风提升,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会议ConferenceonLasersandElectro-Optics发表论文1篇,第二作者身份录用1篇,投稿中国科学院一区期刊JournalofLightwaveTechnology1篇,申请软著1项,获“求是杯”特等奖(入围挑战杯省赛)等荣誉。
作为第一届未来技术学院学子,他带领班级蝉联三年“优良学风班”。为精准服务同学需求,梅宇豪针对不同年级同学的学习痛点,开展分层分类帮扶。他与学习困难同学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,定期分享微积分学习方法;他主动组织“典型学子报告会”,分享科研经历,形成“党员带头、朋辈互促”的科创氛围。作为党支部书记,梅宇豪努力将学风建设与思政工作融合,他累计在校院班讲授“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”等主题党课10余次,在“党员先锋进寝室”活动中为新生讲解入党流程与学业规划;他也在党员接待日坐值3次,开展课程答疑、竞赛指导,进行理论辅导与思想交流。
他表示,自己将继续以“头雁效应”激活“群雁活力”,在服务同学成长、推动学院发展的道路上践行初心使命。
材料学院 李启越

李启越坚持以深耕专业学习筑牢学风引领根基。他的总加权分数为91.4,专业排名前列,获省级及以上科创竞赛奖项3项,发表论文3篇、申请专利5个,获国家奖学金、校本科特优生、校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多项荣誉。
李启越在班内组建5个学业帮扶小组,定期开展联学活动,并为同学提供学习资料与复习指导。他主持成立“朋辈讲师团”,常态化辅导材料力学等11门核心课程,本学期组织开展考前辅导17场,汇编专业学习资料13万字。
为引领不同年级学生共同进步,李启越联系指导材料2401、2402班,结合“党员接待日”,收集低年级同学在学习及生活上所遇问题,走进班会团会围绕学生工作、专业学习等进行经验分享6场,用自身经历和学思感悟,为同学们提供指导与帮助。同时,他还开展“材料强国”理论宣讲,并带领低年级班级走进燃料电池研究中心,现场讲解设备原理,引导低年级同学了解专业,树立材料强国的意识。
计算机学院 洪宇

洪宇全身心投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探索。他参加“鸿鹄计划”新生骨干培训班与“头雁领航”研究生骨干综合能力培训班,均获得优秀学员称号;他获评国家奖学金、校三好学生标兵、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。洪宇还多次参与社会实践,获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称号;他潜心科研,相关成果已申请2项国家发明专利。
作为学生代表在学院50周年院庆上发言、受邀参加学校“榜样领航”优秀学子故事分享会等,他累计参与各类分享会10余次。他还担任计算机学院创新2401班研究生班主任,带领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,组织和召开班会4次、成绩分析会2次,在班级内分享学习经验2次,与每名同学深入谈心谈话人均2次,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竞赛,努力营造积极向上、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。
数学与统计学院 徐子晨

扎实的专业水平是服务同学的基础,徐子晨始终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,他获评国家奖学金2次,并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取得佳绩。在学业之余,他积极参与学风建设活动。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,他多次组织数学讨论班,带动班级和学院学风整体提升。他积极参与“国奖获得者专访”和“明星学子面对面”等活动,分享数学学习方法等,充分发挥朋辈榜样的典型示范作用,引导低年级学生增强专业归属感,树立远大奋斗目标和崇高人生追求。
徐子晨还多次参与学业辅导活动,同时担任学业提升营小老师负责人,组织讲授《微积分》《线性代数》等课程,覆盖1000余名学生;他协助学院学生会学业服务部组织“微积分模拟考试大赛”,参与命题和批卷等过程,帮助同学们查漏补缺;他主动结对帮扶学业困难学生,通过考前重点梳理等方式,帮助挂科学生通过补考。
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 王紫薇

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,王紫薇累计组织20次专题理论学习、20次微党课和12次主题党日活动,创新引入“案例沉浸式研讨”和“科研情景化党课”模式,引导党员在思想淬炼中坚定理想信念。
王紫薇聚焦脑机接口与智慧医疗领域,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,其中以第一作者在TOP期刊 National Science Review(影响因子16.3)发表跨物种癫痫检测成果,首次验证了犬类数据对人类癫痫疾病检测的价值,在跨物种智能诊断领域作出突出贡献;另以第一作者在KBS、Neural Networks等A类国际期刊发表论文3篇,授权发明专利3项。她投身科技竞赛,带队参加2023年脑机接口比赛,获得全国一等奖。学术服务方面,在多个国际期刊和会议担任审稿人,获得2024年度IOP Trusted Reviewer荣誉。她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,参加阿里云栖大会、中国系统科学大会、ICONIP国际会议、中国脑机智能大会等,做口头汇报和海报展示。
她将“党员示范岗”与志愿互助深度融合,积极投身院校重大活动志愿工作,参加院庆、智能机器人大会、光谷人工智能大会等活动;她组织科研经验分享7场、就业经验分享2场。